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

教育的重要性?

「最近看新聞底下的一些留言,我真的覺得這個社會上,還是有好多人,特別是成人,本身的觀念就偏差的很可怕。」A女說。

「怎麼說?」B女問。

「那天我看到小燈泡媽媽的發言,我覺得他好理性,如果是我發生這樣的事情,我可能無法有這樣的反應。可是他的發言也讓我去反思很多事情。」


「我也這樣覺得。不過這跟你說很多成人觀念偏差的關聯性是什麼?」

「因為這幾天新聞都會拿小燈泡媽媽在臉書的發言發成新聞,我有時候就會看到有朋友轉貼他的臉書訊息,然後才知道他之前本來有提到他不關部落格,但最近卻關掉了。」

「喔?為什麼?」

「因為有人跑去他那裡洗版,用很多自以為是的想法在批評他。例如像是他這種反應根本是不愛女兒,想紅,說他意有所圖是不是要出來從政了,等等的。」

「誒,等等。這些人在腦補什麼?雖然小燈泡媽的理性讓我覺得他能夠做到這樣很不容易,但每個人處理內在情緒的方法本來就不同。也許有的人是哭天搶地,也許有的人是壓抑。而有的人的悲傷,可能是在很久以後才慢慢的被釋放。可是面對悲傷是他自己的事情,他沒有義務表演給外面的人看。因為他沒有符合這些人期待的『悲傷家屬』,就跑去批評的這些人,這跟那些情緒化反廢死的,跑去要廢死的人小心,心態上有什麼不同?」

「你講得好客氣。我覺得這些人的根本心態,跟隨機殺人者沒有不同啊。就是『你讓我不爽我就鬥死你』。所以我當下看到那些言論的時候,我真的覺得很生氣。」

A女說完喝了一口咖啡。又接著說。「可是退一步想,我又覺得,這些人好悲哀。為什麼他們是用這種方式在看待世界?是不是在他的世界裡,不符合他期待的樣子,他就會覺得對方意有所圖不正常?我不會這樣看,你也不會,很多人都不會。可是為什麼就是會有人是用這樣的方法在看待世界?那個原因是什麼?」

B女想了想說道。「嗯...這是個好問題,但你這樣說,倒是讓我想到前幾天我看到的一篇報紙上的讀者投稿。那個人是親子遊樂園業者。他說他在管理遊樂園時常會去觀察家長跟小孩子的反應,來作為日後經營改善的參考依據。在這個過程就時常看到有的家長帶著小孩去遊樂園,家長自己本身不遵守遊樂園的規範,例如園內只能帶開水禁止飲食,而被工讀生制止他帶入的時候,這些家長的第一反應卻是翻臉教訓工讀生,批評他們服務態度差。然後他們園內有規定入內要脫鞋穿襪,沒有襪子的在售票口也可以購買襪子,這些在入園動線上他們都有貼相關標示,但就是有家長看都不看,等到被工讀生提醒請到票口買襪子的時候,就開口罵人,又堅持不穿襪子。然後跟工讀生在小孩面前爭得面紅耳赤,好像所有規定除非他覺得合理不然就不對。」

A女點點頭。「你看喔,小孩子最初學習的對象,就是父母。我們常常說身教大於言教。這些父母的表現,不就在告訴小朋友,不用管規定,自己覺得對的就是對的?不就在告訴小朋友,犯錯被提醒的第一個反應不是認錯,而是吵架跟批評對方?那這些小孩子如果也真的學了家長的反應,而在日後的教育如果他們又沒有去學習其他的人待人處事的方式,那他們長大以後,就有很大的可能會複製這些家長的行為模式。」

A女頓了頓,嘆了口氣後繼續說道。

「我不知道那些發表仇恨言論的,或是那些覺得受害者家屬反應不合他們期待,就要撻伐受害者家屬的人,他們的心態是什麼。但很顯然的,他們用他們自己處理悲傷的方式,去認為別人也該用同樣的方式,而當別人不用這種方式的時候,他們的反應是指責批評。那會不會在他們生命裡,也曾經因為情緒反應不符合他人期待而導致被指責批評,以至於他們學會的,是用同樣的方式去指責他者?

今天他們會有這樣的行為反應,我雖然很生氣,但我相信背後一定也有形成他們這樣反應的原因在。而這不也就應證,教育真的很重要?我們如果是真心的關懷下一代,那最重要的,其實是從我們自身做起。當我們自己能夠做到自我反省,做到有錯認錯,我們也才有能力教出會自我反省跟肯認錯的下一代。而也只有這樣,這個社會,才真的能夠有機會變得更好。」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【參考資料】
孩子如何學壞?
http://goo.gl/g65Kgi

保護孩子的小腦袋
http://goo.gl/8NX9LW

不要用你自己處理悲傷的方式去判定別人的傷心程度到哪裡
https://goo.gl/WvThmG

【監督國會】
國會調查兵團立委言行資料庫 https://cic.tw/
立法院議事轉播ivod http://ivod.ly.gov.tw/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喜歡我們的內容嗎?
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繼續寫下去,請給我們一個讚喔!
蒂瑪小姐咖啡館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emocracydeCafe